消费是国情的一面镜子。无论是助推更多人的“生活提质”,还是倒逼电商平台的“产品提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不可少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这份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通过的文件,一经公布就引发热议。在某种程度上,它精准回应了当下有关消费的探讨,提振了消费信心。 消费是整个经济循环中的起点也是终点,既是生产的目的也是生产的动力。立足市场经济,消费成了阳光、空气与水,注定会被持续关注。从普通百姓视角看,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皆是消费;从宏观经济视角看
查看详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真金白银。解决乡村振兴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必须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自身投入积极性的基础上,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创新财政支持机制 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加快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应更大力度向乡村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匹配。应在“整合”“撬动”和“开源”方面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整合”,就是要发挥乡村振兴规划的统筹
查看详情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高度,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点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精神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好各项重点
查看详情前段时间,有些媒体出现中国经济可能存在滞胀或者疑似滞胀的议论。其主要依据,一方面,源自对部分食品价格和生产价格所作的片面观察;另一方面,出于对外部环境变化可能造成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担忧。但仅凭某些因素的某种变化,就推断中国经济将出现滞胀,显然是不能成立的。换言之,“滞胀”论调解读不了中国经济。 “滞胀”,在经济学上有着十分明确的理论含义。通常情况下,经济增速变化,会对失业率和物价产生此消彼长的影响。一旦经济“停摆”或增速下滑,失业率上升,若物价也出现不降反升的异常现象,就是&
查看详情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入阐释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重点部署,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查看详情版权所有:武汉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 | 承办:武汉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 |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
鄂ICP备13008896号-1 |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195号新大陆城市花园F栋一层6号 |
邮编:430023 |
联系电话:027-65608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