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十周年回顾与展望-武汉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

政策法规

您的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十周年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1970-01-01   来源:原创文章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之一。自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我省立足“发展大农机、服务大农业”的发展思路,采取政策引导、项目推动、机制创新等综合措施,农业机械化事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到2013年底,我省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5%,实现农机化从初级向中级阶段的跨越,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过去10年农机化工作回顾 

  (一)十年成绩令人瞩目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已有10年。10年来,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发展环境之优前所未有。自2004年我国颁布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后,国务院出台了《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我省也出台了《湖北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国家法律法规和省条例的出台,为农业机械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提供了法律法规保障。2008年,湖北省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纳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2009年,湖北省级农机主管部门由正处级单位恢复为副厅级单位,改变了农机管理部门“小马拉大车”的困难局面,为湖北农机化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体制保障。 

  发展投入之大前所未有。2005年至2014年,中央安排湖北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57.6亿元,有效拉动农民投资200多亿元。一个以财政资金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已经基本建立。 
     
  发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截至2014年6月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4176万千瓦,年均增长241万千瓦,年增长率达10%。目前,我省拖拉机保有量129.9万台,配套农机具236万台,联合收割机7.8万台,插秧机5.24万台。农机装备覆盖了农、林、牧、渔业,涉及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截至2013年底,全省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5%,年均增长2.05个百分点。 
     
  (二)宝贵经验指引发展 
     
  总结过去的10年,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开拓创新的思路。过去,农户田地少、田块小的情况下,着重推广实用性、中小型机具。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着力在培育新型农机经营主体,优化农机装备上下功夫,主推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新型农机装备和技术,在推进田间作业机械化的同时,大力推广林牧渔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生产机械化。 
     
  始终坚持加强监管优化服务的理念。2004年以来,我省通过与石油供应部门合作发放“三优一免”加油卡,与交通部门合作发放跨区作业证,与公安部门合作维持跨区作业市场秩序,与联通公司合作开设“农机通”等业务,有效提高了农机监管和服务的能力,提升了农机部门的社会形象。 
     
  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的方法。我省属于南北过渡地带,地形地貌复杂,作物多样,机械作业的条件、基础差异大,在重点推进平原地区水稻、小麦、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同时,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推进丘陵山区特色作物的生产机械化。 

  今后一段时期农机化发展展望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四化”同步建设(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为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发展的机遇 
     
  2004年以来,国家和省里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连续多年的中央1号文件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条件成熟。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逐年增加,农村劳动力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农民更加渴望尊严生活和体面劳动,必将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旺盛需求。 
     
  国家实施的一系列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推动农机工业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先进适用、智能化、精准化、多功能、高效率的保护性耕作、复式作业的农业装备成为今后农机工业的发展趋势。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实现了普通农户与农机经营者利益以及社会效益多赢,为立足家庭承包和适度规模经营体制下推进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条件,也必将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开辟广阔空间。 
     
  国际上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表明,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40%后,农业机械化将加快发展;目前我省已进入了农机化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面临的挑战 
     
  尽管湖北省农机化在过去的10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农机化发展与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新任务还不相适应,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 
     
  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和技术有效供给不足。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作物之间、地区之间和环节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一些先进技术推广受到制约。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公共服务的引领作用还不够强。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设施不配套,农机作业条件有待改善。 
   
  (二)总体思路 
     
  我省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重点围绕加快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大力推进农机与农艺、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着力调整优化农机装备布局结构、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装备技术,落实优化政策、培育发展主体、壮大人才队伍、强化公共服务,完善农机化政策法规保障体系、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农业机械化人才支撑体系、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 
     
  到2020年,全省农机总动力争取达到5500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60万台,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到400亿元。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其中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85%、50%、85%,促进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200万人,实现我省农机化跨入全国前10行列。 
   
  (三)工作重点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在巩固发展水稻、小麦和油菜等主要农作物机械装备的同时,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引导农机服务组织购买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加快提升马铃薯、玉米、棉花、大豆、花生和茶叶等其它农产品机械装备水平,做到农林牧渔业机械装备全面提升。 

上一篇: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十周年回顾与展望
下一篇: 国土资源部发布“指导意见” 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版权所有:武汉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 | 承办:武汉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 |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

鄂ICP备13008896号-1 |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195号新大陆城市花园F栋一层6号 | 邮编:430023 | 联系电话:027-65608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