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国内外价格倒挂一定时期内将成为常态(摘录)-武汉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

市场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动态

农产品国内外价格倒挂一定时期内将成为常态(摘录)

发布时间:2014-12-31   来源:原创文章

  近年来,我国粮棉油糖肉等主要农产品国内市场价(批发价或到港价)已全面高于国外产品配额内进口到岸税后价,有些产品一度高于配额外进口到岸税后价。具体表现为:

  部分品种价差(国内农产品市场价与国外产品配额内进口到岸税后价的差)逐步扩大。大米、小麦、玉米三大谷物2014年11月价差分别高达每公斤1.08元、0.58元、0.52元,均比2013年有所扩大。综合考虑国际国内供求形势等因素,预计6~8年后可能突破配额外进口到岸税后价。

  部分品种价格倒挂由波动性转向持续性。上世纪90年代前后,国内粮食价格在“双轨”体制下形成,部分品种就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进入本世纪以后,国内外粮食价差有所缩小。随着2004年我国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特别是2006年我国“入世”过渡期结束,粮食国内外价格倒挂开始持续,由部分品种倒挂转向全面倒挂。新世纪以来,猪肉、小麦、食糖、棉花国内外价格陆续开始倒挂,2013年7月大米、玉米国内价格开始持续高于配额内进口到岸税后价,2014年粮棉油糖肉等主要农产品呈现全面倒挂态势。预计明年全球多数农产品产量仍将处于高位、市场供给充足,加之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能源等大宗产品价格处于低位,农产品食物需求和工业需求增长都较为缓慢,价格短期内将处于低位,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仍将持续,价差甚至还有可能扩大。

  价格倒挂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农业资源紧缺、劳动生产率低和生产成本刚性上涨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直接原因是关税、补贴等农业支持保护措施不足。由于资源条件制约,目前我国农户平均经营规模仅相当于韩国和日本的1/3、欧盟的1/40、美国的1/400。据世界银行测算,2013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农业增加值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4%。我国农业已全面进入高成本时代,2006~2013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生产成本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0%、11.6%、11.6%、13.1%、12.0%。同时,我国农产品进口的平均关税只有15.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放弃了贸易特殊保障机制,国内农业补贴与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此外,近年来国际海运费用不断下降和人民币持续升值助推了国内外价差扩大。

       来源:农民日报

版权所有:武汉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 | 承办:武汉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 |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

鄂ICP备13008896号-1 |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195号新大陆城市花园F栋一层6号 | 邮编:430023 | 联系电话:027-65608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