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剑,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副研究员,项目推介路演《菜用番薯新品种选育即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01
区别
菜用甘薯与普通甘薯
普通甘薯主要利用块根,菜用甘薯主要利用茎尖 菜用甘薯品种的茎尖食味清香,普通甘薯品种的茎尖食味苦涩。
菜用甘薯品种的茎尖质地鲜嫩,普通甘薯品种的茎尖质地比较老化。
菜用甘薯品种的茎尖无绒毛,普通甘薯品种的茎尖往往有大量绒毛。
菜用甘薯品种的茎细叶小,普通甘薯品种的茎粗叶大。
02
甘薯茎叶的保健功能
世界卫生组织(WHO)经过3年的研究和评选,将甘薯列为13种最佳蔬菜的冠军。
甘薯茎叶所含的粘蛋白,系胶原和粘多糖物质,能增进健康,防止疲劳,保持精力充沛。
甘薯茎叶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果胶,能促进肠胃的蠕动和肠管中致癌毒物的排泄,对防止便秘和肠癌有良好的功效。
菜用甘薯的营养之一
菜用甘薯的营养之二
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分析
1.甘薯茎尖的蛋白质含量为32g/㎏,是芹菜、黄瓜的4倍;
2.甘薯茎尖的脂肪含量为4 g/kg,明显高于其他蔬菜;
3.VC和VB2的含量分别为400和1.4 mg/㎏,甘薯茎尖的VC含量远远高出苹果、梨和桃等水果。
菜用甘薯的营养之三
膳食纤维等成分分析
1.甘薯茎尖膳食纤维含量为13g/kg,在所有参比蔬菜中处于中等水平。
2.甘薯茎尖的含水量略高于香椿芽和蒜苗,较低的含水量有利于该品种蔬菜的保存和运输,同时在蔬菜运输和出售过程中能延长蔬菜的保鲜时间。
菜用甘薯的营养之四
甘薯茎尖氨基酸含量分析
1.菜薯茎尖的氨基酸总量在所有蔬菜中含量最高,为2.81%。
2.菜薯茎尖含有18种氨基酸,种类较齐全。其他23种常见蔬菜中,有些只含有17种氨基酸,有的缺乏人体必需氨基酸。
菜用甘薯的营养之五
甘薯茎尖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1.1995年美国生物学家发现,甘薯中含有化学物质脱氢表雄酮,可用于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
2.美国生物学家从甘薯中分离出一种叫DHEA的活性物质,他将这种物质注人用于培养癌细胞而饲养的白鼠体内,结果发现这些白鼠最终未患癌症,而寿命比其它健康的白鼠延长了三分之一以上。
03
湖北省菜用甘薯新品种选育
湖北省农科院菜用甘薯选育起步较早,目前菜用薯选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经选育菜薯新品种3个,其中2个国审,1个省审。
鄂菜薯1号
鄂菜薯1号是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W-4为母本,鄂薯3号为父本,定向杂交育成的菜用甘薯新品种。2010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叶心形或尖心形有浅缺刻,叶色、茎色及叶脉均绿色,茎叶光滑无绒毛,口感滑腻。经农业部农产品定点测试中心测试,鲜样蛋白质含量3.28%、脂肪0.39%、粗纤维1.18%、干物质10.2%、碳水化合物5.23%、维生素347㎎/㎏、类胡萝卜素24.1㎎/㎏。
2007~2008两年十点次省品比试验,每年剪6次,平均每次茎叶亩产量652.5 kg,居参试品种第1位;口感综合评分4.5分,居品比试验第1位。2007~2008年开始在江夏等地试种。2007年两地平均收获茎尖3940.6公斤/亩;2008年两地平均收获茎尖4639.65公斤/亩。
鄂薯10号
鄂薯10号是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福薯18为母本,放任授粉杂交育成的菜用甘薯新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鉴定。
叶色绿色,顶叶心形,顶叶色绿色,茎色绿色,叶脉绿色,茎叶光滑无绒毛。萌芽性好,出苗齐,大田生长势较强。薯形长纺锤形,薯皮淡红色,肉色淡黄,烫后颜色为翠绿至绿色,有香味,无苦味,有滑腻感。
2010-2011年参加国家区域试验,居参试品种第二位,品质高于对照,居第二位;2012年参加国家生产试验,茎尖产量2786.39公斤/亩,比对照平均增产44.93%,居第一位。
鄂菜薯2号
鄂薯10号是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福薯18为母本,放任授粉杂交育成的菜用甘薯新品种。2015年通过国家鉴定。
菜用型品种,萌芽性好,半直立型;叶片尖心形,顶叶绿色,成年叶绿色,叶脉绿色,茎蔓绿色;薯形纺锤形,淡黄皮黄肉,结薯集中;茎尖无茸毛,烫后颜色为翠绿色,无苦涩味,有滑腻感。食味鉴定综合评分75.54分,高于对照;高抗蔓割病,中抗根腐病,病毒病、食叶害虫、白粉虱和疮痂病危害轻,高感茎线虫病。2012-2013年参加国家区域试验,2014年参加国家生产试验,茎尖在十试点平均茎尖产量为2294.49公斤/亩。
04
菜用甘薯高效栽培技术
栽插地准备
在大棚内,结合犁耙施有机肥每亩2~2.5吨、尿素10公斤,均匀撒施,然后足墒起平畦,畦宽60~80㎝,最多不超过100㎝,以人手能伸到畦中间采摘管理方便为宜,畦与畦中间留40㎝作为操作道。
栽插时间及密度
4-10月均宜栽插,选用茎蔓粗壮,无病虫害、带心叶的顶端苗。
株距20㎝,行距30㎝。每亩种植8000~12000株。
采用垂直扦插,苗入土2~3节,插后浇透水分。
栽后1周左右,及时查补苗,保证全苗和均匀生长。
控温控湿
防止温度过低或过高, 最低不低于10℃, 最高不高于40℃。茎叶在18~30℃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快。
冬天可用大棚生产。夏季高温时,则可以遮阳、喷雾降温等方式降温。30℃以上易使纤维化提高。
到10月1日前后,需换上薄膜保温。采取小水勤浇的措施进行频繁补水,有条件的可采用喷灌,保持土壤湿度80%~90%,以满足茎叶生长对水分的要求。
促分枝(高产关键)
缓苗后期立即摘心促进腋芽形成侧枝。
采摘同时要对母茎进行修枝,保证通风透光和营养的集中供给。
掌握“留一、露二、不超三”的修剪原则,即地上部分保留1~2片功能叶,地表露出二个节间,茬高不超过3㎝。
采摘完叶片的长蔓应及时修剪,保留离基部10cm以内且长度在20cm以内的分枝,隔天及时补肥。
不同种类肥料对茎叶产量的影响
追肥施用碳氨的产量效应最高,比其它三种肥料增产效果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尿素的产量效应居第二位,比有机肥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但与复合肥作用差异不显著。
施用碳氨肥效快,但保持时间短,薯苗生长旺盛,茎叶最幼嫩;施用有机肥,肥效最慢,而保持时间长,薯苗前期生长慢,中后期生长加快且粗壮,施用尿素和复合肥其肥效和薯苗生长介于前面两者之间
总之,宜用有机肥作底肥,用碳氨作追肥。
病虫害的防治
菜用甘薯一般病害较少,通过配套栽培管理,会遭受斜纹夜蛾等食叶性害虫以及蚜虫吸汁性害虫危害,生产上可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的药剂(如苏云金杆菌、氯氰菊酯等)进行防治。
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保证产品尽量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和要求。
适时采摘
菜薯封行后,栽后20d左右,已据10~12片舒展叶的嫩梢,就可以开始少量采摘。
根据蔬菜供求情况分期分批采收,以调整价格和保证长期供应。
采取剪割采收,小包装上市或集装运输批发销售。
及时收获,尽量缩短和简化产品运输流通时间和环节。
采摘宜在早晨日出前进行,采摘完叶片的长蔓应及时修剪,保留20cm以内的分枝,以保证养分充足供应,促进植株分枝及新叶生长。
越冬保苗
至11月中旬,气温降低,光照变弱,甘薯茎尖生长速度变慢,相应的生长周期和收获周期延长,茎尖纤维化程度增加,适口性变差,应停止采摘,修整植株,以备越冬,生长期较长的老壮苗,抗寒性较强。
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需在大棚间架设小棚内,以薄膜和草帘覆盖保温。晴天需掀开薄膜和草帘透气,接受光照,阴雨天则无需打开。随时掌握并控制其最低温度,确保在2℃以上
版权所有:武汉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 | 承办:武汉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 |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
鄂ICP备13008896号-1 |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195号新大陆城市花园F栋一层6号 |
邮编:430023 |
联系电话:027-65608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