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市场结构失衡-武汉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

市场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动态

全球粮食市场结构失衡

发布时间:2012-09-11   来源:原创文章

 国内粮食安全是有保证的,但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而要警钟长鸣。一方面,我们需要做好18亿亩耕地底线的保护,科学种植;另一方面,如果粮食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国家要及时采取收抛储和轮储的措施来保证国内粮食价格的平稳运行,同时提高种粮补贴和最低收购价。

  2012年,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美国爆发了50年不遇的严重干旱,玉米、大豆出现大幅减产,自6月以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玉米、大豆和小麦价格的涨幅已达30%~50%。联合国最近发出新一轮防范粮食危机的预警。

  忆往昔,上世纪70年代震惊世界的粮食危机,促使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974年世界粮食大会上首次敲响“粮食安全”的警钟。时隔30多年的2007年~2008年,全球再次出现严重粮食安全问题。很多媒体将其归为粮食危机,但笔者认为称为粮食危机不严谨,有些言过其实,这一点与世行原行长林毅夫的观点一致。油价飙升,粮价暴涨超100%,各国寻求自保,纷纷出台粮食禁运政策,使得粮食供求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10亿人口遭饥饿威胁,尤其是贫困发展中国家粮食严重短缺带来的威胁和压力。在遭受饥饿威胁的人口当中,亚太地区占2/3左右;其次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占1/4左右,其中海地、埃及、喀麦隆等国家甚至出现连绵的骚乱和暴动。

  我们下面就要讨论全球粮食危机是否会再度出现、是否会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

  粮食危机源于不平衡

  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其实质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在粮食生产、消费和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状态。具体表现在粮食生产方面,占全世界人口3/4的发展中国家,只生产占世界产量48%的谷物、37%的肉类和23%的奶类。而占世界人口1/4的发达国家,却生产了占世界产量一半以上的谷物和大多数的肉类和奶类。按人口平均的谷物产量计算,发达国家约为750公斤,而发展中国家仅为250公斤。在粮食贸易方面,总的看来,发达国家垄断了世界的粮食出口贸易。而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已逐渐由粮食的净出口国沦为粮食进口国。

  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全球粮食供需结构发生了改变。而货币、美元走势、资本炒作、能源价格、生产成本等因素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如果不是全球粮食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其他因素也无的放矢。

  因此下面就以供需关系为重点,同时结合其他因素,对全球粮食危机是否会再度出现等问题作一探讨。

  全球粮食供不应求

  首先,我们以1987/88年度全球粮食供求数据为基点,对2007/08年度发生粮食安全问题时的全球粮食供求状况与近几年及当前的供求情况作一对比分析。

  生产和供给缓慢增长

  世界粮食产量和供给量总体上保持缓慢增长态势。据美国农业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粮食产量从1987/88年度的16.06亿吨增至2007/08年度的21.17亿吨,20年间增长了5.11亿吨,增幅31.8%,年均增长1.4%;2010/11年度增至21.99亿吨,增长了5.11亿吨,增幅36.9%;而2011/12年度产量估计为23.09亿吨,增长7.03亿吨,增幅43.77%;今年8月份对2012/13年度产量的预估值为22.47亿吨,较7月份预估的23.14亿吨减少了670万吨。粮食供给量从1987/88年度的20.67亿吨增长到2007/08年度的24.57亿吨,20年间增长了3.9亿吨,增幅18.9%;2010/11年度增至26.92亿吨,增长了6.25亿吨,增幅30.24%;而2011/12年度供给量估计为27.71亿吨,增长7.04亿吨,增幅34.06%;今年8月对2012/13年度供给量预估值为27.18亿吨,较7月份预估的27.78亿吨减少了600万吨。

  消费量持续增长

  与世界粮食产量和供给量周期波动不同,世界粮食消费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年均增幅1.6%左右。据美国农业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粮食消费总量从1987/88年度的16.22亿吨增长到2007/08年度的21.10亿吨,20年间增长了4.88亿吨,增幅30.1%。2010/11年度,增至22.30亿吨,增长了6.08亿吨,增幅37.48%。2011/12年度消费量估计为23.00亿吨,增长6.78亿吨,增幅41.80%。今年8月对2012/13年度消费量预估值为22.87亿吨。

  粮食库存消费比连续下降

  2007/08年度产需盈余70万吨,供需盈余(期末库存)3.47亿吨,库存消费比为16.4%,低于17%~18%的世界粮食安全警戒线,这是发生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而近几年,粮食库存消费比连续下降。2010/11年度产需盈余890万吨,供需盈余4.62亿吨,库存消费比为20.7%。2011/12年度估计产需盈余90万吨,供需盈余4.71亿吨,库存消费比为20.5%。2012/13年度美国干旱极端天气导致其玉米、大豆大面积受损而使其产量大幅调减,预估全球粮食产需缺口4000万吨,供需盈余4.31亿吨,库存消费比为18.84%,再次接近粮食安全警戒线(其中小麦产需缺口2090万吨,供需盈余1.77亿吨,库存消费比为25.9%;水稻产需缺口800万吨,供需盈余1.02亿吨,库存消费比为22.0%;玉米产需缺口840万吨,供需盈余1.23亿吨,库存消费比为14.4%)。

  从上述全球粮食供需状况来看,2012/13年度有发生较严重粮食安全问题的隐患,需要引起世界组织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二十国集团(G20)将待9月美国农业部(USDA)作物供需报告公布后,再决定是否就粮价飙升采取联合行动。

  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2007年与2012年所处的经济周期不同:2007年,全球尚未爆发经济危机,原油价格在新兴经济体巨大需求的推动下,由60~70美元/桶一路走高,最高创出147美元的纪录高位,从而带动化肥等农资价格全面大涨,粮食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同时由于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激发了燃料乙醇消费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加剧了玉米等作为生物燃料原材料的供求紧张格局。加之全球货币流动性泛滥与美元大幅贬值,农产品的定价重心大幅上移。

  2012年,受欧债危机,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及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影响,原油需求减弱,价格在80~100美元/桶震荡,同时美国等可能释放石油储备平抑油价。化肥也因产能过剩而表现平稳,因此并未大幅拉高农产品种植成本。同时,由于本轮美国干旱炒作引发的玉米、小麦、大豆等大涨,下游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再从货币和美元角度来说,目前,全球货币流动性相对紧张,避险资金倾向买入美元避险,为美元提供了支撑,因此美元整体呈现宽幅震荡走势,并未出现单边下跌。但截至2012年8月21日,基金在美元上净头寸已经由正转负,是否预示美元将呈现趋势性弱势还有待观察。另外需要关注的是,美联储是否会在年底或明年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若推出,则可能推动粮食价格再上一个台阶,加剧粮食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

  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的基金持仓来看,2012年,基金在小麦、玉米、大豆合约上的净多单均超过了2007~2008年,其中大豆净多头寸是2007~2008年的近2倍,价格除小麦外也均创出了新高。截至2012年8月21日,基金在小麦、玉米、大豆合约上的净多头寸分别达到59501手、34.37万手和24.91万手,对应收盘价分别为901美分/蒲式耳、837.75美分/蒲式耳和1732.50美分/蒲式耳。而2007/2008年期间,小麦最高收盘价为2008年2月27日的1255美分/蒲式耳,对应净多头寸为3.05万手。玉米最高收盘价为2008年6月26日的768美分/蒲式耳,对应净多头寸为33.97万手。大豆最高收盘价为2008年7月2日的1631.4美分/蒲式耳,对应净多头寸为12.44万。从这点看,小麦后市可能还有补涨要求。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尽管由于干旱等自然灾害导致2012/13年度粮食供需较前几年可能会偏紧,但若没有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加之目前价格已基本反映了当前偏紧的供需状况,所以目前来看暂时还缺乏推动粮食价格进一步大涨的动力和条件,小麦则可能有进一步补涨的可能。此外,因为遭受饥饿威胁的人群主要分布在亚洲,而亚洲主要以消费水稻为主,从水稻的供需的状况来看,相对乐观。同时G20集团也表示在9月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发布后根据市场情况来联手遏制粮价的大幅飙升,从而减小了粮食危机爆发的可能性。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粮食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全球粮食安全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

  国内粮食安全有保障

  下面,我们进一步探讨一旦发生严重的全球性粮食安全问题,是否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我们还是从国内粮食供求的角度入手分析。农业部种植业“十二五”规划(2011~2015)中“一个确保”的目标,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自给率达到100%。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1424亿斤,折合5.71亿吨,实现连续8年增产。供求总体上维持紧平衡,粮食自给率达到95%以上。

  其中三大粮食作物有少量进口。今年1~7月中国进口玉米总计312.6663万吨,同比增长1400.22%,但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只有大豆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目前达到80%左右。这种粮食供求结构决定了内外盘价格之间的关系,即国内大豆价格受CBOT大豆的价格影响最大,基本上成为其影子市场。

  而国内小麦、玉米和稻谷基本呈现自己的运行特征,与CBOT市场相关度相对较小。这一点从这次6月以来的国际农产品大幅上涨,而国内玉米、小麦和水稻并未大幅跟涨可以看出来。因此,国内粮食安全是有保证的。但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而要警钟长鸣。

  我们需要做好18亿亩耕地底线的保护,科学种植,避免沙化退化土壤面积进一步扩大而侵蚀耕地面积,积极开展节水农业和有机种植,同时建立干旱、洪涝等灾害预警机制。另外,如果粮食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国家要及时采取收抛储和轮储的措施来保证国内粮食价格的平稳运行。同时提高种粮补贴和最低收购价,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从而保证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

版权所有:武汉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 | 承办:武汉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 |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

鄂ICP备13008896号-1 |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195号新大陆城市花园F栋一层6号 | 邮编:430023 | 联系电话:027-65608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