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农机与农艺结合优势 促进农民增收
发布时间:2012-05-16 来源:原创文章
黄陂区王家河街利梓农机专业合作社
武汉黄陂区王家河街利梓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1月,注册资金166.9万元,是一家集农机作业服务、维修、展示与土地流转自主生产粮、油、蔬菜及其相关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于一体,以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为特色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各类农业机械80多台套,固定资产净值146.9万元。合作社流转土地4000多亩,从事粮油的全程机械化生产,去年向国家交售粮食278万斤,获利100多万元。合作社还积极主动把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核心技术无偿地指导和帮助黄陂区10余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设示范基地,全方位服务农户
合作社以王家河街的玉枝店、唐刘桥、罗家岗、大雨尖、长堰五个村为中心,辐射周边22个村,建立起4000余亩的水稻全程机械化高产创建示范基地,为社员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一是推广良种良法保增产。近几年来,合作社每年都定期组织社员和农户,进行新品种种植技术培训,大力推广良种。早稻主要推广两优287,中稻主要推广扬两6号、两优6326和鄂中5号,晚稻主要推广常优2号和嘉优2号。同时,合作社大力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高产生产技术,从选种、育秧、机耕、机插、机防、机收到大田管理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技术规程环环把关。针对每个生产和作业环节的技术要求,编印插秧机技术资料免费发放给农户,同时对农民易疏忽的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和不懂的病虫测报等方面切实加强技术指导。近几年,合作社社员和农户水稻全面丰收,比牛耕、人插亩平增产41.3公斤。二是签订单保销售。由合作社牵头与相关种业公司签订了供种合同,与粮食加工企业和国家粮食收储公司签订了粮食收购合同,保证了合作社成员和广大服务对象农民增收。三是优价作业惠农户。合作社本着为民服务的思想,主动降低作业服务收费价格,对农户实行优惠低价作业服务,从供种、育秧、机整、机插秧、机防和机收割,每亩只收费330元,比其他同行少收费60元左右。合作社近年共与农户签订合同5600余份,机插秧面积达28000多亩(其中早稻4000多亩、中(一)稻16500多亩、双晚7500多亩),比常规种植方式增产了8.29%。
二、农机与农艺结合,促进两型农业建设
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机与农艺结合的优势,促进两型农业建设。一是机耕前指导农户按照配方合理施肥,在水稻全程机械化项目区全部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部施用区土肥站监制的配方肥。二是根据田块的土壤质地确定机械耕整标准、耕整时间。三是按照不同品种对基本苗的要求调整机械,确保基本苗,同时杜绝“四苗”下田,即弱苗、病苗、没施送嫁肥的苗和没施药的苗。四是做好病虫草鼠害统防统治。加强农机手施药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坚决杜绝使用违禁农药,做到测报准确,用药精量对症;重点做好农药包装的回收工作,减少降低环境污染。五是在机插秧后加强大田水肥管理技术指导,重点推广“两次”晒田法。六是在机收时大力宣传稻草还田,改善土壤质地。通过上述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技术的实施,减少了肥料、农药、稻草焚烧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能,提高了土壤保肥供肥能力,降低了用种量、用药量、用肥量和劳动量,节约了成本,做到了保全苗、促早发苗。
三、利用土地流转,实现科技示范带动
在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的支持帮助下,合作社流转农民的撂荒和闲置土地4600多亩,主要进行高产优质品种引种对比试验;水直播、人工手插秧与机插秧的对比试验;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全程机械化与半机械化的对比试验;全层施肥与传统施肥方式的对比试验;水稻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试验;晚稻不同播期的机插试验;“扬两优6号”少本机插高产示范等试验示范。目前,试验示范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为今后合作社的作业服务和技术指导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推动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
下一步,合作社计划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流转土地,最大限度服务周边农户;二是始终坚持粮、油生产不放松,为粮食安全作好田间科学管理工作;三是搞好水稻生产高产创建工作,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四是搞好冬闲田的开发利用,从今年开始实施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五是建好统防统治队伍,真正让人民群众食无忧;六是继续吸纳更多的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加入到合作社,扩大合作社的辐射范围,增强带动能力;七是建设武汉市首个机插秧育秧工厂,支持和带动黄陂区千亩水稻生产大户2到3家,将合作社建成省级示范农机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