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模式 带动农民增收-武汉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

合作社之窗

您的位置> 首页 > 合作社之窗

创新发展模式 带动农民增收

发布时间:2012-05-16   来源:原创文章

 

武汉市蔡甸区侏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蔡甸区侏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位于蔡甸区侏儒街, 2008年成立,目前合作社拥有社员470人,社员出资总额达到320万元,生产基地达到12000亩,其中本社流转自建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1200亩土地。几年来,合作社坚持以提高农民和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为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在调整种植结构、引进新技术与新品种、畅通销售渠道、改变经营方式、发展优势产业上做了一些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当地群众的认可。我们主要作法是:
一、签订农产品订单,畅通销售渠道
目前,合作社组建了30人的销售队伍,并配备了3台电脑,通过长期联系的300部手机,建立起合作社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以武汉市场为依托,包括新疆、河南、北京、上海、西安等大中城市在内的销售网络,从当初出门找市场到外地客户上门订单购货。同时,合作社与武汉小蜜蜂食品有限公司、山绿集团等省内外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签定了生产销售订单。合作社“侏丰”牌农产品不仅销往中百、武商量贩等大型超市,而且还出口到日本、韩国,有效地解决了社员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二、发展规模经营,带动种植结构调整
合作社所处的群丰村、镇宁堡村、西河集市等地,由于离城区较远,交通不便利,加上农民长期以种植棉花的传统生产模式,造成农民结构不合理,农民种植其它的特色农产品积极性又不高。合作社成立后,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上联特色蔬菜加工企业,下联农户,与多家企业签订了种植订单,增强了社员和周边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的信心,先后引进推广吊式冬瓜、黄瓜、加工薯、甜食玉米,出口白萝卜等新品种。2011年投资220万元在镇宁堡村流转土地2300亩,建成1200亩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现已形成群丰村的冬瓜生产基地800亩,镇宁堡村的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1200亩,探索出玉米+毛豆+萝卜、马铃薯+冬瓜+蔬菜、吊黄瓜+甜瓜+白萝卜等多种套种模式,亩产值达到18000多元,每亩纯收入过万元。带动周边6个村、1300户农民,受益面积达1万多亩,加快了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带动社会效益、农民收入双丰收。
三、抓服务,脚踏实地谋发展
为了增强合作社的吸引力,落实种植计划,合作社积极开展生产技术服务和市场营销服务,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效益。一是每年至少聘请农技专家授课5次,并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播种、防虫治病,培训农民800多人次;二是为农民垫付种籽、化肥、架材等生产资料,增强农民对种植新品种的信心;三是创建“侏丰”品牌,现已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注册证书,为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为方便农民交易,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合作社共投入资金40余万元,先后在群丰村、镇宁堡村、西河集市修建交易平台3处,共2200平方米;安装地磅2台,购置运输车辆1台;五是合作社实行统一服务、统一生产资料供应和统一销售。2011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盈利240万元,提取“三金”后为社员“二次返利”50余万元。合作社通过加强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建设,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下一步,合作社将认真开展以“机构健全化、制度完善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一体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种化”等六化为主要内容的示范社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新建3000亩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3000平方米净菜加工仓库以及产地批发市场,完善水电路等基础建设,达到办公设施齐全,基础设施完备,既有生产资料、生活日用品供应及其它便民服务平台,又有农产品交易市场,逐步形成生产、销售、示范基地、采摘园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园区。
 
 
 

版权所有:武汉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 | 承办:武汉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 |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

鄂ICP备13008896号-1 |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195号新大陆城市花园F栋一层6号 | 邮编:430023 | 联系电话:027-65608839